https://news.tvbs.com.tw/life/2026357 (link is external)
台灣力推2050淨零碳排,但法規、配套、思想多有跟不上的案例,像是立法院在去年4月通過「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」修正案,正式將「個人行動器具」納管,進一步的使用規範,就交給地方政府訂定,不過目前仍沒有個影子,等同沿用舊法,如果上路就可能被開罰,對照其他微型交通網路蓬勃發展的國家,台灣的腳步,可說是遠遠跟不上。
當全球電動車、電動機車快速崛起,像是這種個人電動載具,包括電動獨輪、電動平衡車及電動滑板車等等等,新型態代步工具也越來越多,光是台灣就已經至少有8個不同品牌,搶佔商機。
銘傳大學都市規劃教授 董娟鳴:「因為台灣的每個都市都有它,很特殊的特性和特色在,我們要面對我們要快速進入低碳,它整個的一個網路的建置,那還有對應所謂的,在一些轉運站之間的關係,這件事情它會變得是很重要,我們現在在各地的縣市政府,在城市規劃上面的它應該主要要去面對,像以台北市它交通的相關的規則,其實就非常的複雜,那它對應到其他都市,它都會應該要有一些因地制宜的措施。」
放眼2050淨零碳排,「低碳城市」是關鍵,從運具規劃到法規,當世界趨勢快速前行,台灣腳步不能再慢。